「香港文學散步微寫作電子教學」公開課

半個月前,筆者出席了天水圍伯裘書院曾老師的公開課。公開課以「香港文學散步微寫作電子教學」為主題,科主任致歡迎詞時,提到這題目有三個焦點:香港文學散步、微寫作、電子教學。不同興趣的老師的觀察焦點當然不一樣,我也當然以電子教學為切入點。

本節中一課堂的教學重點是「隨時推移法」。根據學校提供的資料:

示範課:由伯裘書院曾菀嫈老師透過示範課,展示如何將「電子教學(虛擬實境)配合文學散步及微寫作教學法」運用到課堂當中,藉此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及寫作能力。
– See more at: http://www.pakkau.edu.hk/info.php?id=339&main=7#sthash.1yTwGo4I.dpuf

課堂共分為五個階段:

  1. 首先,老師先檢查同學們能否辨析「隨時推移法」的句子。借助電子答題器來讓師生知道全班狀況。根據老師事後評課的對答中,學生應該是已通過翻轉課堂方式預習了「隨時推移法」的相關知識。
  2. 之後是寫作前輸入。老師讓學生閱讀西西《花墟》一文,來賞析「隨時推移法」的運用。老師特別結合了一段自行錄製的360影片,展示花墟的日與夜,讓學生一人使用一個VR眼鏡,觀看並觀察花墟的日與夜。(老師的影片更將文本嵌入於影片之中,這也是技術成熟的展示。)
    老師接著讓同學討論,辨認出文中的隨時推移之處。由於文本是日與夜,因此其手法的清晰度是明確的。
  3. 老師其後以讀帶寫,請同學以《伯裘的一天》為題,並安排五組按五個不同時間點來短寫一段文字,即「微寫作」操作一環。具體要求為 (1)見時間標示、(2)有相關時間的場景描寫,以及 (3)文辭優美。寫作前,老師給了2分鐘時間先作組內討論。
    寫作期間,老師在螢光幕上展示了全校的日夜的照片,更具體的呈現了描寫對象的特色。
  4. 同學用keynote 來擬寫短文。現場所見,同學打字速度頗快,估計是一人一機之優勢。寫作時間是充裕的,同學即場寫作亦有佳作。
  5. 接下來進入互相觀摩的階段。同組同學先組內鑑賞,用老師的?點贊?貼紙在紙上點贊,在提供4段時段,讓各組巡組點贊。老師及後依次請各組獲贊最多的同學朗讀短文,學生往前通過keynote 展示他的文章。

結合「微寫作」的構想,老師原則上的想法是希望按時間順序展示不同最優秀的文章,拼湊起來,就是學校的一天的文章了。這符合了微型寫作當中,文章可以拆構的想法。但時間的關係,老師只能讓學生展示兩個片段,課堂就要結束了。但老師們都能理解五組過後的結合安排效果。

從電子學習的構想角度來看,曾老師通過技術,在課堂之初便能馬上掌握全體學生對辨識寫作手法能力的概況,其用意是十分清晰的;她使用 teacher-paced 的問答設定,即由老師按題目推送到學生的平板電腦裡,能使課堂進度節奏一致。如果題目的設置是有遞進性(也就是第二條題目在答題要求是建基於第一條題目之正確)的話,那麼整個課堂一開始就會比較有條理。

老師在第二個環節,安排同學觀看花墟的影片片段。對於全班都需要擁有共同的現場經驗而言,這科技實在必不可少。同學跨區到達其他景點,對全班來說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,就正如我們未必能夠常常將海外的景點介紹給我們的學生一樣,因此,虛擬實境在這裏便產生了重要的作用,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有共同的親歷其景。又例如老師要求同學就夜景作描寫,這對同學來說便是更大的挑戰:同學沒有相關的觀察和經歷,怎能夠真切地描寫出不同地方的夜景呢?因此,技術在這裏所產生的作用是重要的。

老師請同學將短文打在 Keynote 投影片上,然後請同學巡查不同組別的作品以及加以點讚,這實在是令同學之間互相觀摩和鼓勵的一個重要機會。由於相關的技術限制,老師所選用的工具,未必能夠輕便地將最優秀同學的作品馬上被置於當眼處,相信這個功能會出現在其他的平台上;老師們不妨考慮選用。

進一步來說,電子平台能便於學生積累文章,因此,老師和同學不妨在寫作新文章前,簡單檢視以往寫過類似題材(或手法)的文章,或者呈現以往學長的作品樣本,更能給同學有一個準確的參考。積累的平台也可多樣化,只在投影片上寫每一段的文字的做法,未能充分彰顯出「微寫作」中積少成多的特色。

整體來說,老師通過電子媒介協助學生積存寫作輸入,這是值得欣賞的;至於通過電子工具,讓師生交流和分享這一方面,可利用其他更符合需要的平台,以凸顯互評的精神與效率。

===

附:學校FACEBOOK的影片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