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dreas Schleicher 數據講教育:有效改進學校的措施(演講)

上星期六(2017年6月17日),特意跑去聽了一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(OECD)教育及技術總監(也是PISA的總負責人)Andreas Schleicher 關於運用數據於教育的演講。

(以下的TED talk,是 Schleicher 教授在2012年的演講,與這次演講有呼應之處:)

印象中已經不是第一次聽關於OECD PISA的演講,但這次體會尤深,主要關於兩個方面:

第一,是如何理解數據:這次算是粗淺地看懂了一些圖表。其實就是要先假設兩個命題的聯繫,並且用數據和圖表得出其關係之有無。也記得6月初在北京聆聽新加坡NIE黃龍翔教授演講。黃教授對研究搜集數據分為兩類,一類是按照預設既定目標搜集數據以論證假設,另一類為先搜集數據後再逐步找出不曾假設的規律。Schleicher教授的演講似乎也呼應黃教授的演講。這足以讓我繼續勇於嘗試。

第二,是教育技術與教師相關的論述。
記得上一屆PISA結果出來後(例如此圖),坊間出現了「IT對提升PISA成績沒有意義」等論述。結果翻查官方報告(報告出處),裡面對此的總結是: Schools and education system have not been effective in leverag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.

這次的演講,特別有一句是紀錄下來:

Do not use PISA data to tell technology damages learning. It is whether our pedagogy can leverage it. If you ask students to copy-and-paste from Google, why don’t you do direct teaching instead?

他也補充說PISA的Assessment of digital skills中,明確評核同學的 social skills。這兩點,似乎需要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決策者及管理者緊記。

慢慢消化,多多思考~~~

以下是本次活動的FB資訊,其中包括Schleicher教授的PowerPoint Slide(需要按 See More,值得細讀!

《教學科技融入香港高中文言文新課程的設計與應用》論文發表

教育局每一年都會在培訓行事曆上轉發關於「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」的會議資訊,並且邀請香港老師在「大會」教師論壇發表論文。我參加了2017年第二十一屆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的「大會」,並發表題為《教學科技融入香港高中文言文新課程的設計與應用》的論文。

論文全文及發表演講資訊,可參考以下版面:

《教學科技融入香港高中文言文新課程的設計與應用》 (2017.6.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