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朗讀教學分享後感(2021.1.25)

今天匆忙之間,為新加坡蘋果和新加坡「教總」 分享了一些我在朗讀教學的做法。圍繞著「輕鬆批改」、「語音視覺化」、「精講多練」三個關鍵概念,介紹了iPad在朗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這是我第一次專門講資訊科技在「朗讀」上的運用,除了是我對iOS普通話輸入簡體字功能有特別深刻的體會外,也是因為自停課以來,iPad的確在普通話朗讀教學方面幫助了我很大的忙,也讓我的學生有很不一樣的學習體驗。

老師們對於在課堂上使用iPad都有一些憂慮,包括「耗時」、「故障」、「難控制」等;今天的分享,恰巧要告訴老師,iPad能把同學漫長的錄音檔案,轉化為老師一目了然的文字。這種「語音視覺化」的功能,使iPad在朗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。工作坊期間,老師們用5分鐘來實際練習,希望老師都能體驗iPad轉文字之後,其實讓「批改錄音」這個頭疼的工作省心不少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fU1tNf2uc4

這段時間以來,我明確告訴我的學生:這些作業,不是為了老師而做,是為了你自己而做——你要學會訓練你的手機。「語音轉文字」涉及Machine Learning的技術,同學操作越多,iPad越能學會你的語調、節奏、用詞等。(各位新加坡老師示範的地名「大巴窑」便是一例。)學生焉有不完成之理?內在動機無限大,足以推動學生反覆練習,這就是對外漢語教學重要原則「精講多練」的實踐——無須老師旁邊敲鑼打鼓,學生自有完成的理由。

我把題目定位「不動聲色,出口成章」,正是表示通過iPad,老師在「不動聲色」之間,學生的反覆練習可以讓他們的iPad「出口成章」。

這是我第一次在30分鐘只講一個教學點,希望能講得比較完整,也希望能從中舉一反三,折射出其他說話範疇如何善用「語音視覺化」的功能,讓有iPad的說話教學更加親切怡人。

同場還有翻轉大神Betty學姐,讓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和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
謝謝新加坡蘋果的邀請(包括Melissa 和 Wendy),也謝謝新加坡「教總」各位理事和會員的出席和提問。在我的專業成長路上,新加坡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。希望有更多與新加坡中文教師學習的機會。

最後補一句:今天的分享是說普通話的。在我演講結束的那一刻,我的演講稿全文就已經準確生成了,希望稍後有機會與各位分享。

重構線下學習共同體

很多教學活動在ZOOM也能做得到;大家難得回校,最好做一些ZOOM做不到的事情:一起坐,一起聊!

教育局允許學校每半天有六分之一學生回校,所以一個星期有一天能見到我的兩個中文班學生。以常態與非常態視之,那就是回校是非常態,居家學習是常態。對於回校上課,就有了一個不同的念想:很多教學活動在ZOOM也能做得到,所以大家回校最好做一些ZOOM做不到的事情。

所以,那怕中五的班在趕進度,包括核對考試卷,趕選修單元……我依然認為學生們應該要有一些團體的氛圍,在冷冰冰的ZOOM背後,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聚首的溫暖。

但卻受限於教育局的指引,學生應該面對前座後背;有沒有守規矩的好方法?然後依稀想起多年前讀過的一本書,裏面提到一種能營造學習共同體的座位表。再翻此書,好像有了一些啟發:

《學習的革命》佐藤學 天下出版(P.137)

從來都認為座位表很容易釋出老師教學想法的信號,因此,這個星期之初,便已決心要設計好這個ㄇ字型的座位表--既要維持好社交距離,並且允許同學能看到大家的臉,而不僅是前座的背脊。

有了座位表,然後就是課堂內容。當然是談內心的討論問題。最好是沒有對錯,分享內心想法的題目。於是便找來一些好的題目,結果也引起全班的熱烈討論。大家靜心聆聽,但願意即時回應,課堂氣氛馬上就回覆以前熱烈的狀態了。

如果你要我這一節課還是聽老師演講為主,真不敢想像學生們會有多麼氣餒!

這些題目是我從一本書裡找出來的。我特別找了有前後兩個部分的題目,目的是為了更深刻挖掘思考空間,也激發更熱烈的討論。

  1. 有沒有甚麼事情是你夢寐以求的?為甚麼沒能實現?
  2. 如果你可以到世界任何地方免費旅行一週,你願意為此扯掉一隻美麗蝴蝶的翅膀嗎?換作踩死一隻蟑螂呢?
  3. 你是否格外看重年長者的建議?是因為他們的經歷較多嗎?
  4. 如果可以快樂無憂地度過一整年,之後卻會忘記這一年發生的事情,你願意嗎?如果不願意,又是為甚麼?

以上是第一輪討論,同學們各言其志,暢所欲言,有理有據。當然,場子難免很容易冷下來,特別是有些題目不太好開口,有時在特別精闢的發言後,大家也會不敢發言。於是,更關鍵的是要準備第二輪題目:

  1. 你覺得寧可做某些永遠不會實現的夢好呢,還是壓根沒做過夢好呢?如果你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,你的生活會有所改變嗎?
  2. 為甚麼美麗的生物比起醜陋的生物可以得到更多的同情?當我們破壞了某些我們認為的美麗事物時,我們會有心靈創傷嗎?
  3. 你的評論和建議可以左右他人嗎?如何表達才能讓你的觀點更具影響力?
  4. 如果帶著記憶重過2020年,你願意嗎?

當第二輪問題一道一道推出來後,同學既有沉思的,也有踴躍發言的。之前說過的,有的不敢說;之前持觀望狀態的,這個時候就出手了。

這一節課,雖然也有處理班務的部分,雖然也有一兩位同學不曾出聲,但我相信所有同學都參與其中,而且都有一個很熱鬧而充實經歷,不但學到點兒東西,也會為日後ZOOM內的學習氣氛營造播下美好的種子。

重構線上學習共同體,就在第一天回校開始!

終於找回ZOOM的溫暖

這一兩天,我終於踏入了我上ZOOM的新的里程碑,讓我找回那一片陽光!

話說這幾天都冷得要命,老師們在學校上ZOOM,在教室內坐著,雙腿不能動,就特別特別冷。反而鏡頭另一方,同學的虛擬屏幕背後,隱約看到被窩的溫暖,還有源源不斷的溫水的供養,好不羨慕!

昨天,就在昨天,在匆忙疾步往教室的走廊上,被陽光曬著,怪溫暖的。那道教室門,還沒進去就聽見房內呼呼的冷風,對比外面溫暖的陽光,自然就不捨得進去!呆站一會,原來已經過了開播時間,唯有先打開ZOOM招人進來!忽然想通了一點……

「就搬張凳子,曬著上課!」

學生首先是驚訝,然後大笑,然後有人打開窗簾,有人也搬到窗邊上課,其他人只好繼續瑟縮在鏡頭前燈光下。如是上課,偶爾「曬曬命」,從聲音中傳播溫暖的氣息,持續讓ZOOM內的氣氛活絡起來。

直播安安穩穩地結束了(學校無線網絡實在非常強大),身體依然非常暖和,頭不疼,腿不抖,鼻子不哆嗦。(只是太陽曬著眼睛,正在考慮要戴上太陽眼鏡。)這樣的生活,實在是太美好了!

今天第二天,繼續在走廊上課。下課時候,同事打趣問我,外面上課感覺如何。我說了一句:

「出來了,就不想再進去了~」

從我學會的第一個教學APP說起

都說路是人行出來,有人行的地方就是路。

都說同行者眾很重要,其實,誰把你領進了門,更重要。

2013年初,第一次聽iPad講座是在教育局。當時真光四校參加了EDB的先導計畫,所以很頻繁地在EDB開工作坊。我當時還只是學校的一個普通員工,學校只是有50部IPAD,但自覺有興趣,想去開開眼界。當時目不暇給,各個科目琳瑯滿目,既有數學、也有英文,很是熱鬧;但很多概念聽完是消化不來的,所以難免感到氣餒。

耳目一新的是一位科學老師,講述一個初中的科學題材,只要手上有以前的Powerpoint,加一點互動頁面,就可以做到師生同步,師生互動,不怕學生分心。她分享時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氣勢,語調溫和,詳盡而不累贅,自信而不自滿,很是受用。當時心裡面就已經有一個畫面:這個叫 NEARPOD 的 APP,很適合我的中文科用。

之後,我很快就開始了使用NEARPOD,包括中文做MC閱讀理解、普通話DRAW IT 書寫拼音,等等等等。自己默默地用,都收到當日那位科學老師的效果。然後也介紹校內同事使用。後來在學校內好幾次主持的示範課,也是NEARPOD。

2013年12月13日下午,是我第一次的教學分享演講。提前了很多時間到場熟悉場地,發現排在我之前演講的原來就是那位科學老師。所以有機會向她自我介紹和道謝。演講排在她後面,而且使用的APP和教學點子也是隨她的,難免有點心虛。她卻安慰我說不用擔心,謙稱她自己也用得不太好,不同科目的做法肯定更豐富等等……具體內容不太清楚了,但心情卻是踏實了許多,演講就順利結束了,她竟然也留步聽完了。其後也給了我不少鼓勵。

後來有一些機會介紹在中文科運用NEARPOD。每次見到她的時候都不免其煩向她道謝。

一年多前搬了家,曾經一次在家附近遇見過她,依然是溫文爾雅的微笑,和7年前初次見面時一樣!

在課堂裡使用iPad教學這條路已經走了一段不短的時間,NEARPOD也已經放下了一段時間,用其他教學APP也得心應手。但第一個APP用得順利很重要,才會有第二、第三和以後,所以,第一位領進門的人更重要!

請允許我最後一次再說一聲:謝謝您!

--謹以此文懷念教會我用第一個教學APP的老師!

BREAKOUT 後跟進:FLIPGRID

五個月前,我曾經很猶豫是不是要用FLIPGRID(詳見此)。現在可以下決定了:要!

今天輪到中五 DOUBLE,文化單元談孝,於是在書裏面抽取四道時事評論題,讓各組有半小時左右分組討論並且醞釀雙方論點。(不是達成共識,反而是要類似構思評分參考的態度來討論,以求拓寬雙方角度。)依然配合GOOGLE SLIDE。有了上學期的SBA,還有小組討論題目的洗禮,BREAKOUT裡的討論更加熱烈。討論時間更長,反而最後總匯報的時間略顯不足。

昨天中三的練習,屬於介紹作家,知人論世;今天的可是核心內容,也是SBA相關的生死大事,不能輕易放過討論成果。況且,這個討論其實不代表學生立場,學生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,至關重要。

所以,吩咐了一個額外作業:口頭自述。在課堂結束後,根據今天課堂討論所得,題目四選一,選取個人立場和觀點,並且作一個約5分鐘的口頭作答。上載到FLIPGRID。老師初審後,即開放全班觀看,即可產生同儕觀摩之效。這樣遠比只有一個觀眾的遞交和發還語境要好得多!

我向來認為學生交作業應該「本小利大」--交自己的一份,即可得到全班的答題。哪怕課業與分數無關,學生焉有不交之理?今天中五DOUBLE,過得很好!

重塑課堂氣氛:用BREAKOUT來放BREAK

結論先說--今天心得:如果是連堂,中間一定要給BREAK,而且最好是用BREAKOUT來放BREAK!

話說大家放假情緒還在,可惜要上課。卻是在家中 MEET 來 ZOOM 去。新同學加入,彼此不認識,所以好像也迴避不了一個營造友好高效課堂氣氛的責任,所以,趁著開始《念奴嬌.赤壁懷古》正式入題之前,先安排一個BREAKOUT,匯聚匯聚氣氛。

找來四首蘇軾元豐年間被貶黃州的詞,請學生分組研讀,並且在GOOGLE SLIDE所屬組別的頁面輸入賞析文字。這個過程需要組員個別活動,以及組內討論確認答案。只要給的時間足夠,是可以醞釀出討論氣氛來的。

新同學所在組別更是我的焦點所在,怎料一進去,幾個人已經是一邊打字,一邊聊其他話題的天,好不自在!我進去之後,更有一個人話鋒一轉:「老師在,我們聊得很尷尬!」於是,我知道有一些事情正在發生,所以打趣地轉道其他組別。

順帶一記,所謂「時間足夠」,既要有時間讓同學完成(打字)任務,也要有時間讓他們聊他們的答案,最好在有個三五分鐘讓他們「吹吹水」,這樣的安排是比較理想的。(畢竟,他們很久沒有見過面聊過天了!)我這個是DOUBLE連堂,於是靈機一動,把連堂間的5分鐘小休提前擺進BREAKOUT裡面。所有組別都有額外5分鐘討論答案,或者自由聊天。老師缺席在BREAKOUT ROOM內,同學暢所欲言,自然是回歸課堂竊竊私語的美麗風景啦!

今天不錯,以後每當DOUBLE都優先考慮這樣做!

開罐頭--應付突然斷網的臨時方法

在電台業中,「罐頭」大概是指那些預先錄製好的標準聲音檔案,例如笑聲、廣告等等。現在半隻腳踩進廣播業的我們,早晚也要隨時準備製作罐頭。

像這一兩天,學校的網速突然之間不給力(原因已經查明,ISP說了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原因,不贅),結果ZOOM又不行、MEET也不理想;上課時候只能語音交流,不能露臉。頭一天還是忍著,到今天第二天已經忍無可忍。況且這是正常教學時段,中五趕SBA趕得要命,剎那之間,「罐頭」救了我。

這些罐頭當然也是我的出品,只是事有緊急,也顧不了那麼多。

今天有三節課,第一節是普通話課。散文朗讀示範的罐頭在聖誕節假期前已經製作好(我一個級別教司四個班),所以這一節課只需要開罐頭就好了。那麼,騰出來一些時間,課室馬上變為罐頭工廠。拿起平板電腦,自拍了兩條清水VIDEO。一條4分鐘,一條8分鐘,都是準備第二節課中五中文上課時候開的。

結果,中五的課一如預期窒得要命,所以簡單交代工作,GOOGLE CLASSROOM 上發布指示後,馬上發罐頭。每個罐頭也附上一個簡單的課業檢查(手抄筆記拍照)之類。

第三課教《念奴嬌.赤壁懷古》文言解釋,這個罐頭更是今天早上空堂時候提前製作的。話說之前提到的影片中,不少同學提到我會發文言視頻,這讓新同學有了個先入為主的印象。沒錯,很多課文都製作過視頻了,唯獨《念奴嬌.赤壁懷古》還沒有啊!所以也只好匆匆趕工,一為神功,二為弟子。也算是順利過渡。

據說卡網的原因已經找出來了,希望明天順利,網如輪轉。

一份語文課業的意外收穫

復課了!假期前考試,聖誕節假期當然是一個給作業的好時機!這份作業,既讓學生學到元認知(後設認知),也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假設1月份有插班生加入我們中文組,我會請她在ZOOM時候向各位自我介紹。但由於網課時間有限,反過來到時候我未必能讓你們一個一個自我介紹。我希望組內原有的同學,能向這位新同學介紹我們中文組。因此,請各位同學:

1) 在FLIPGRID平台上,錄製一條3分鐘個人分享的影片。

2) 影片內容除了歡迎新同學和簡單自我介紹外,也必須包括以下部分:
2.1 在網課階段上陳老師中文科三點需要注意的事項(不能只有中心句,還需要說明和舉例。)
2.2 假想新同學上陳老師中文科時候可能會不適應的一件事情,並且提供建議解決辦法。
2.3 在中文科事情上,同學在哪個方面遇到問體,可以向你請教。(這些都是自我分析中文強弱項的重要一環,不能馬虎。)

3) 影片語言可以是粵語或普通話,但不可混用語言。

4) FLIPGRID 雖然允許蒙面(EMOJI)拍攝視頻,但既然大家上網課時也是無遮無掩的,這次就先不要遮臉吧!

原來,在一般同學心目中,我的課是節奏緊湊的,而且喜歡請同學比手勢來追蹤同學學習狀態。也有不少同學說可以放心隨時打斷老師講課來提問,因為老師是會回答而且不介意的。也有同學提到預習特別重要。

這也讓同學不得不回放自己的學習經歷,並且複述出來。對他們來說,可能沒有退後一步去看看自己的學習狀態。這種元認知能力,在這段網課時間尤為重要。

2.3的題目也特別有意思,因為同學不得不想想自己的那些方面是真正能幫到同學,這個跟成績未必掛勾,一來是分數高不等於會講解(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),其次,分數是一個扁平的概念,像有些同學說我能幫助同學拓寬寫作思考空間,也有同學說我特別願意交流閱讀圖書心得,這些都不是四卷分數能表達的,但往往這個時候,不僅是新同學有得益,我也對他們多了一個觀察的角度。

當然,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,我也悄悄地知道了!這也是新一年的額外收穫。

祝大家新年平安

2021年的第一個反思

12月份是我學校考試的時候,所以都有很多鴻圖大計。取法乎上得其中,這個12月有一些收穫,也讓我在新一年有更多的反思空間。希望能逐點寫下來。

最近也開始聆聽一些線上課堂演講,其中一個節目談到未來老師的角色:

未來一個教師如果仍然只是一個知識講解與傳授的角色,那麼他會被替代,而成為情緒勞動者的話,就無可替代。

沈祖芸《沈祖芸.全球教育報告》(2019) 04 教師職業轉向情緒勞動

我有時候會與語文老師說,語文老師的角色其實很難替代,是因為我們對品德情意、對人的思考哲理領會,或者是內地說的「教書育人」,是有著其他科目無可替代的地位。我也經常會想起這一張圖:

https://i.pinimg.com/originals/1a/cd/dc/1acddc6c496abcf4d3b9f0e1636c26dc.jpg

2020年,我們都變成了網絡KOL(最起碼在ZOOM的範圍內,我們是!),一整年的探索,不妨再次確認一次,在ZOOM裡面,我們除了進行知識講解與傳授外,我們還有沒有更多角色?除了是情緒勞動者之外(也就是照顧學生的情緒需要),也有包括整理、彙總教室內外的聯繫員,學習體驗的設計員等。

這些以往在課室內難以實踐的高大上概念,本應在第一年ZOOM時候就可以嘗試,既然新一年已經到來,而且ZOOM也是重新再來,那現在也是一個再次實踐的契機啊!

PODCAST 初體驗

歡迎大家聆聽這一段廣播。

PODCAST 初體驗(廣東話)

剛剛又出席了一個關於電子教學的講座。以往這些講座,他們都分享很多站在科技前沿的技術,今天倒是講了一個我大概十多年前就已經接觸到的一個技術。他們為什麽會現在提到這個十幾年的技術呢?這吸引我一直聆聽下去。

PODCAST 初體驗(普通話)

他們提到的是Podcast。也就是固定的綫上自主聲音廣播的一個系統和技術。

作為一個語文教師,我們經常訓練我們的學生進行演講。以往在正常的學習狀態下,訓練演講和聆聽演講已是一個不簡單的過程;現在新常態之下,在資訊不得不碎片化的學習時代,思考和嘗試製作教學Podcast似乎有了有現實的意義。

他們的活動設計,讓我們能夠從聆聽者和製作者演講者的角度去體驗一個Podcast的製作過程。我們要從眾多資訊中提取聽眾比較關心的部分進行廣播。同時聽眾又會從自己的需要和實質的需求出發,篩選他們感興趣的部分。每一段廣播時間有限,所以每一次只能提取一些簡單的核心概念,因此,聆聽者就能集中聽到比較完整的信息。

其實以往我們也有很多不同的機會,通過文字通過照片來分享我們的體會,這一次,不妨嘗試返璞歸真,用簡單而準確的語言,傳播一個教師希望給大家分享的內容。